一段标题为“自述吃了春晚药后有多疯狂”的匿名录音突然在社交平台疯传,点击量24小时内突破千万。录音中,当事人以沙哑嗓音描述服药后产生的诡异反应:从莫名亢奋到肢体抽搐,从幻听幻视到当街失控,甚至声称“感觉身体被未知力量操控”。这段真实性存疑的爆料,意外掀起关于“神秘药物”的都市传说热潮。
据录音内容显示,该药片被包装成“增强晚会观赏体验”的助兴产品,服用半小时后却出现心跳过速、瞳孔扩散等症状。当事人称自己在家中反复开关电视机,莫名对春晚小品台词进行“二次创作”,甚至用马克笔在墙面写下大段混乱文字。邻居拍摄的模糊视频中,隐约可见有人影在凌晨三点狂奔小区花园,口中高喊“节目单有密码”。
医学专家紧急发声提醒,所谓“春晚药”极可能是新型致幻剂变种。某三甲医院神经科主任在采访中强调:“非法药物常伪装成节日主题商品流通,服用后可能导致不可逆脑损伤。”多地警方账号也同步转发防毒宣传片,画面中实验室小白鼠在注射不明药剂后,出现与录音描述高度相似的转圈、撞击笼体等异常行为。
尽管事件真实性尚未证实,但“自述体”叙事引发的代入感已催生大量二次创作。某短视频平台涌现近5万条模仿音频,其中最高点赞作品用变声器还原“药效发作”过程:主播突然中断美妆教程,转而用口红在镜面疯狂计算圆周率。这种虚实交织的传播现象,恰恰折射出公众对药物滥用隐患的猎奇与焦虑。
当某电商平台紧急下架“春晚同款红色药盒”时,网友发现商品详情页竟标注着“本产品不含任何化学成分”。这场荒诞的都市恐慌,最终以平台封禁327个关联关键词收场,而关于“那24小时究竟发生了什么”的追问,仍在匿名论坛的深夜帖文中继续发酵。